榜样,是一面镜子,也是一股力量。创新就像一个引擎,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全区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激励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主动作为、担当有为,把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实践,凝聚起全区加快建设“中国网谷”的强大合力。
“大家先把掉落的树枝清运到车上,带回去将枝条粉碎,混合有机肥,就能制作成营养土。”2月22日,在兴工十路开展户外作业时,郭俊一边指导大家将掉落的枝叶进行清运,一边讲述如何将枝叶变成营养土。
记者面前这位皮肤黝黑的人就是郭俊,他在武汉西郊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工作了23年,2023年,随着西郊园林划转至武汉临空港生态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如今,60岁的郭俊作为生产管理员,仍继续从事苗木种植、修剪、养护等园林一线工作。
他说因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经常会犯错。后来,他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通过大量阅读绿化丛书,请教园林专家,逐渐掌握了各种绿化苗木生长规律和生产管理技术,打牢了绿化技术业务基础,提升了专业技能。
他还积极参加园林行业各种技术培养和训练,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从施工员到操作员,再到项目经理。如今,他是一个拥有园林绿化项目经理资格证、园林工程师证、施工员等各类资格证书的专业园林工作者。
“以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能快速算出一个工人一天能栽多少树,能除多少草;若一棵树生长不良,他能一眼看出问题是积水、缺水,还是缺肥。”
在同事眼中,扎根基层一线二十余载的郭俊,善于运用创新的绿化技术,让绿化效果更加美观和持久。
郭俊每年参与绿化工程50多个,为公司创造一项又一项的绿化精品工程。作为队长,他参与施工的黄狮海休闲广场建设项目、慈天公路(金山大道至张柏路段)园林景观工程八标段分别获得省、市优质工程奖。
在苗圃生产管理过程中,他从始至终坚持“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注重资源再利用。
他接手200亩苗圃地时,遍地的杂草有一人来高,他从始至终坚持用机械、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剂,虽然花费更多时间精力,但是能避免农药对土壤环境和水环境的破坏,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利于树木的生长。
他将修剪后的苗木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提高苗圃的利用率。他还参与公司绿废资源再利用课题研究,将园林养护工程中产生的绿化废弃物如枝条、杂草等进行分类、收集、粉碎、堆肥等处理,为苗木生长提供天然肥料,减少了环境污染,每年能节省肥料三十余万元。
“我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但是我已经打了申请,希望继续为东西湖区园林服务。”郭俊和记者说,尽管临近退休,但他依然对工作充满热情。他要把多年来积累的专业技能、知识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新人,做好传帮带。
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园林绿化管理者,郭俊靠的是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螺丝钉精神”。
“我带领的科室负责编制全区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之后还要审批并推动项目落地。”区发改局政府投资科负责人赵一楠每年对接100多个政府项目。若这些项目后期遇到困难,他还要研判、协调,帮企业解决。去年赵一楠通过创新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前,为实时全面掌握项目情况,他挨个去项目上查看,效率颇为低下。后来,他学习优秀地方的经验,发散思维,将无人机飞检、项目云荟APP等新模式与现场踏勘、开工督办单等传统方式相结合,从项目前期手续情况、建设进度情况、现场问题情况等方面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调度。
新模式下,他一个季度便可将100多个项目情况全部摸排清楚,高速有效地全方面推进项目建设。
去年,为组织好“全市集中开工”活动,他连续熬夜奋战,仅用3天时间完成了20个项目的视频拍摄、剪辑、PPT制作等工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综合领导能力、科室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项目审批方面,赵一楠守住底线,在严格落实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同时,主动作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配合项目推进。几乎每一天,他都在冥思苦想,遇上问题,他都能深思熟虑拿出解决“小妙招”。他做出的每个抉择,都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坚实基础。
有时候企业填报的信息和实际会有出入,对此,赵一楠直接联系项目现场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获取照片及视频等重要信息,同时,能够复查项目单位填报的项目相关信息是否正确。
到了项目建设关键期,赵一楠更是“白加黑”地泡在工地,就为掌握第一手项目信息,大家俗称他“工地队长”,通宵加班也成为他日常工作中的家常便饭。他这种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也为团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
2017年来到东西湖工作,今年34岁的骆宽,已成长为区现代服务产业办规划建设部副科长,更是网安基地师生和企业的“贴心保姆”。
2020年初,网安学院基本建成,入驻者包含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318亩的范围内,高校采用独立+共享的模式拎包入住、进行办学。
“饭菜有待改进”“娱乐锻炼设施不够”……因为前期处于磨合期,有学生在网上吐槽学校的不足。骆宽采用列清单、定期开师生交流会等方式,切分了管理界面,解决了宿舍纱窗、乒乓球室、健身房、警务室、医务室、食堂等一系列配套问题。
根据办学需求,高校需要配备医务室,这涉及学生医保报销。当时骆宽协调华中科技大学协和东西湖医院,明确将协和东西湖医院引入到网安学院。同时按照医务室的标准改造宿舍楼,在高校开学前完成改造。
“我们有几名学生滞留在宿舍,帮帮我们……”今年2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席卷武汉,导致网安基地的公共交通暂停。当时,多名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因参加冬令营活动,滞留在网安基地宿舍,武大老师拨打电话向骆宽求助。当天,骆宽紧急协调一辆公交车,将学生们安全送达临近的地铁站,学生们得以踏上春节回家路。
几年来,在网安学院、培训中心、展示中心、人才社区等项目建设运营中,骆宽积极作为,带领团队推动18个项目开工建设,服务网安学院师生约4450人、在职学员2.5万人次、园区职工近万人。
以重大项目撬动二期规划,用基础设施引入项目落地,促进“四路一桥”建设,做好筑巢引凤工作.......网安基地二期建设工作正在如期推进,骆宽时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最近有企业向我们反馈用工难,我们多部门协调,一季度将举办多场招聘会解决企业的困难。”春节刚过,区商务局招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办公室一片忙碌。
这个以80后和90后为主的6人团队,在制定全年整体项目规划的同时,还要走访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助推经济实现新春“开门红”。
暖心惠商,助力企业解决发展之忧。去年,中心持续开展商贸业批零住餐企业摸排,联系企业1412家,实地走访企业超过345家,及时处理问题,保障东西湖区商贸业健康发展和社会零售品总额稳定增长。2023年组织62家企业申报14项各类中央、省、市外经贸项目资金,组织200余家限上商贸企业成功申报奖励资金。
武汉中实欧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位于走马岭街革新大道,去年因产线扩张,已有厂房面积不够使用。中心在上门走访时获悉企业困难,与多部门联系沟通,最终给企业增加了9000平方米的仓库面积。同时,中心指导该企业申报“武汉市进口商品集散中心”,目前已经正式获得市商务局评审认定,企业可获得奖励资金120万元。
用心服务,支持企业组织外贸业务。2023年中心利用互联网平台、电话接访、上门拜访等途径回复110余家企业外贸相关业务咨询500余次。指导10余家新开口企业,协助4家企业完成外贸资质备案。举办3场外贸业务培训和1场银企对接会,覆盖近200家企业。
招商服务中心走访企业参加对接会,用心服务,尽心搭桥,帮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湖北福汉木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批发业为主的企业。该公司在俄罗斯拥有园区。规模做大后,公司想要发展双边贸易,需要将国内的轻工业产品出口至俄罗斯。了解需求后,中心将有实力的区内企业介绍给该公司,目前订单正在洽谈中。中心负责人刘翔介绍,如果最终谈妥,有望促进东西湖区2亿元的货物出口。
尽心搭桥,帮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去年,中心还以“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为核心,向企业推介展会32次。组织40家企业申报参展上海进博会、54家企业申报参展广交会。
爆珠,是一种材料特殊的香料载体。一颗小小的爆珠,看似简单,里面却蕴含着丰富的科技元素。
近年来,武汉黄鹤楼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爆珠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成绩的背后,是生产总监兼生产二车间车间主任蔡超的默默奉献。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认真负责,潜心钻研,在生产保供、爆珠研发等领域多次牵头组织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打破技术壁垒,实现爆珠自主生产,多年前企业决定开展爆珠研发工作。如何使爆珠“滴得出”是研发组面临的第一个技术难题,解决原辅料和设备匹配性问题是关键。
“当年入行时,我对爆珠一无所知。”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和查看大量国内国外论文,蔡超经过数百次研讨、上万次实验,最终成功研制出爆珠生产设备和工艺配方。
近年来,蔡超自主设计精油、胶液、冷却油三大原料集中供给系统,实现了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滴制稳定性。他还运用滴头组合成型方式,提高了爆珠滴制效率,解决了薄荷、咖啡等高浓度香精爆珠的生产转化难题。
同时,蔡超运用食品软物质分子组装技术,开发设计爆珠壁材配方,形成了明胶、卡拉胶、琼脂三大壁材框架体系,实现了不一样的香型、不同极性香精的稳定包裹。通过不同芯液采用不一样壁材组方,薄荷、咖啡等高渗透易发挥香精爆珠的成品率由不足50%提高至90%以上,公司掌控了原材料配方核心技术,所有爆珠实现100%自主生产。
十年来,蔡超以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为指引,主张以“提速、保供、提质、稳定”为目标,开拓进取。
2020年,他承担的技术创新项目《功能型爆珠成型、增效与质量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在他的努力下,2022年,公司爆珠产量突破265亿颗,较2012年增长200倍。近5年,他主持开发新产品7种,发表论文5篇,授权专利30余项。